您现在的位置:重庆巫溪人大信息网>> 代表工作>>正文内容

县人大代表谭大昭:扎根基层践初心 履职为民显担当


作者:罗娇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9日

在上磺镇的田间地头、村头巷尾,谭大昭的脚步从未停歇。自2018年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,他始终以扎根基层践初心履职为民显担当的信念扎根基层,用年多的时间书写了一名人大代表为民代言、为民办事、为民解忧的生动实践。在他的带领下,上磺镇2024年代表建议办结率达100%,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列。


当好政策落地者: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

路通则百业兴。谭大昭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,以路通则百业兴为切入点,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2021年走访中,村民老张因田埂路狭窄导致柑橘滞销的遭遇,触动他牵头将打通农村断头路列为重点民生议案经过两年努力,全镇4个村共硬化产业路4.2公里,惠及农户1200余家。争取资金硬化产业路4.2公里,惠及1200余户农户。

这只是谭大昭推动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。针对山区季节性缺水难题,他带领调研组走遍17个村社区,摸清痛点后提出建蓄水池+管网延伸方案,推动新建3座蓄水池、铺设供水管网5公里,让1000多名村民告别靠天喝水。看到跃进村夜间照明不足,他争取一事一议资金28万元,安装路灯248盏,村民广场的舞步声和孩童的嬉笑声从此取代了夜晚的漆黑寂静。


架起民意连心桥:让百姓呼声变成代表行动

人大代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,而是要走到群众中间听真话、办实事。谭大昭的笔记本扉页上,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诉求:平溪村灌溉渠破损、集镇污水横流、羊桥小区房产证办理滞后……为了精准捕捉民情,他创新建立三访三办机制——重点事项事前走访调研、事中驻点联办、事后跟踪回访,今年召开院坝会20余场,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,推动解决农田灌溉设施改造、垃圾中转站建设等民生问题5项。


争做发展领路人: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

产业兴,百姓富。作为土生土长的乡镇干部,谭大昭深知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。他瞄准上磺镇生态优势,主动对接金融机构,为返乡创业青年争取低息贷款200万元,扶持发展青脆李、生猪养殖、红薯淀粉加工等特色产业,带动87户村民脱贫增收。

为打造一村一品集群,他牵头制定《上磺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》,推动建立公司+合作社+农户利益共享模式他亲自上阵当技术顾问,邀请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深入到田间传授烤烟种植技术,帮助烟农亩均增收3000元。


淬炼履职硬本领:以铁肩膀扛起硬任务

监督不是挑刺,而是为了促进发展。谭大昭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,他发现部分路段未按时完工,当即约谈施工方负责人通过连续现场督战,项目提前1个月竣工,新增耕地300亩。面对群众反映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达标问题,他组织代表暗访12次,形成专题报告提交上级部门,推动企业投入800万元升级改造设备。

作为一名老代表,谭大昭更注重传帮带。他主导制定《上磺镇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》,将学习培训、议案质量、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。在他的带动下,全镇人大代表累计提交高质量建议5件,积极推动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,让群众真正成为决策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。


   “人大代表任期有限,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无限。谭大昭的笔记本扉页上,这句朴实的话历经五年风雨依然清晰如初。从修路的泥泞到分红时的笑脸,从深夜的走访到议案落地的掌声,他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汗水书写担当。如今,上磺镇的村村寨寨焕发着新活力:产业路蜿蜒如带,产业园硕果累累,文化广场灯火通明……而谭大昭依然保持着每月进村入户4次的习惯,因为他知道,乡亲们的信任比任何荣誉都珍贵。正如镇党委书记评价:他不仅是人大代表,更是群众的自家兄弟——只要乡亲们需要,他永远会在!



【字体: 】【收藏